卢梭的生平这里不再赘述,他因为生活的贫苦惨淡而形成的孤僻消极的态度和男性沙文主义思想我个人是不赞赏的。但不得不说他有着非常广阔开放的眼界,很多人说他的思想太过理想化,不切实际且荒谬可笑。但若从长远角度来看待卢梭的思想,确实不得不赞叹他的高瞻远瞩。并且在读他的书的时候,也能或多或少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以及后来哲学流派的影子,可见他对后人影响之深。
私有制契约 ―― 初得资本的洗白和国家契约的猫腻
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自然少不了读他早前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篇论文可以说是《社会契约论》的前传。而这一切论述的起点便是“自然状态”,卢梭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在霍布斯和洛克的理解中,自然状态是人最早最早的原始状态,那时候没有社会没有契约,每个人都处于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但也正是这无限大的自由和权利,使得每个人都有时刻被侵犯的危险,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个体都进入了“战争状态”,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但是在卢梭看来并不是这样的,他认为霍布斯和洛克所认为的自然状态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绝对理性”,说通俗点就等于把现代人放到原始社会去打交道,而那个时候的原始人真有那么理性吗?况且卢梭认为原始人天生便有两种心理:自爱心和怜悯心,这也使得原始人不会为相对富足的资源和无限大的自由而彼此开战,反而会避开以保护自己,安安稳稳和和睦睦过日子。
对于自爱心和怜悯心我是认同的,因为只要是有意识的生物,都会有自爱和同情这两种心理。但我认为这其中还是有漏洞的,因为他们都把自然状态想象的太过理想化了,因为即便是猩猩猴子,他们也都有社会性,也有猴子当大王的情况。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真的存在吗?就算真的存在,那确实是对人类来说最好的吗?所以在这几个点我是不认同卢梭的。卢梭本人也是一个非常消极而且生活穷苦的人,或许这种自然状态本身也是他作为社会人的一种逃避的想法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卢梭认为人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即不断追求进步和美好的能力。在我看来这就是贪婪,不过暂且认同他这个褒义观点。而随着语言的出现,在语言哲学流派中便认为语言的出现是万恶之源,因为它使得人对万事万物有了概念的划分,有了界定和界限,从而使得人的贪婪有了明确的界限和目标。卢梭认为人会自我完善,一步一步地追求界限的尽头,越来越贪婪,慢慢的想要把事物占为己有,便出现了私有制。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用这么一句话来解释这个“初得资本”:“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这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于是人与人的不平等就此产生,私有制就此出现。
确实,如果放到原始时代,那时候如果谁指着脚下这块地说这是我的,没有人会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因为好像承认不承认都对自己没什么关系。也正是这种初得资本的形成造成了未来的社会不平等,因为它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从而造成两极分化。我们暂且把这些人分为富人和穷人。而古代的穷人们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接受富人奴役的奴隶,因为那时还没有平等的概念,富人奴役穷人仿佛就是天理。另一种自然就是陈胜吴广这种起义的人了,他们不服,凭什么你就有财产我就没有。然后就要抢富人的东西,这就产生了阶级矛盾。而富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便提议签订一份契约,大家和平共处,富人分土地给穷人,以补偿命运的不济,我们还是安安稳稳好好过日子,但你们立我为领导,当然这里的人人平等的对象不包括奴隶。于是随着穷人的同意,国家就出现了,富人成了统治者,大家都成了公民。然后富人借助法律维持自己的统治,并将自己曾经的强取豪夺变成了合法,玩的一手好的“偷天换日”。而随着权利越来越集中,统治者不断占有公共资源,渐渐地皇权和专制便出现了。但如果抛开统治者不看,下边的公民又确确实实是达到了所说的平等状态。但总有人发现了统治者的诡计,并推翻了统治者,这也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情况。《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讲的也就是这个过程。随着推翻了统治者,人们又迷茫了,如何实现自然状态的平等?带着这个问题,伟大卢梭的得意之作《社会契约论》便出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意” ―― 倡导自由的卢梭所提出的专制思想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卢梭看来,人自以为是万事万物的主人,却反而被他们所奴役。现代依旧,手机、电脑、游戏、社交软件这些我们日常用的东西,哪个不是反过来成为了人们的束缚?卢梭最期待的便是人能回到曾经的“自然状态”,但因为私有制的出现,人已经回不去那种状态了,却又要保持自由平等和谐,那该怎么办?如何能使每个成员在联合过程中不用听从于其他人,而是仅仅服从于自己的意愿,并且可以像以前一样拥有自己的自由?于是卢梭便提出了“公众意志”这个概念。通俗来说意思便是,签订契约的所有人将自己的全部意志和权利拿出来,所有人个别意志组成的交集,那便是公众意志。公众意志简称“公意”,是所有人共有的意志。
在卢梭看来,只要所有人都遵从这个公意共同生活,那就等于遵从自己的意志生活,那便是不用听从于别人,能像以前一样拥有自己的自由,人们放弃了“自然自由”但换取了人人平等的“契约自由”。而其后的主权体、政府、民主社会、公选制度等一系列的概念都是基于“公意”提出的。“法律是公意的表现形式,政府是为了居民和主权体的相互沟通而建立的,是负责实施法律、保障社会和政治自由的中间体,也是公意的执行者。”这便是《社会契约论》的主旨。如此看来,公意确实好像是自己的意志,因为自己就是公意的构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转念一想,公意是所有人意志的交集,当把这个假设放到现实生活中时,这不就是所谓的“积极自由”吗?(积极自由即“我能做什么”的自由,是一种框定范围内自由、框定范围外受限的自由;而相反的消极自由则是“我不能做什么”的自由,是一种框定范围内受限、框定范围外自由的自由)因为每个人信息获取的差别与利益的矛盾,每个人的偏好不同,意志不同,自然而然,交集外面还有一大堆一大堆其他的意志。而交集部分实际上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难道这种极小的交集构成的“积极自由”就是所谓的自由?难道亚7439就不是7439?难道特立独行就必须遭到灭杀?这让我想到了《1984》《美丽新世界》等反乌托邦小说,在小说里,那些世界不就是这样的吗?不就是把人的自由限制在极小极小的范围,美其名曰公意,实际就是苟延残喘,极大程度上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某种程度上,这种公意就可以被称为“专制”,可以作为统治者专制的“尚方宝剑”。只要统治者说我代表的是公意,自然就没有人能反驳,自然只能在那小小的“交集”中作茧自缚。如果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想法,那这个世界该有多可怕?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的,一些国家边限制着人民的思维,又一边呼吁人民要创新。所以在我看来,卢梭可以算是现代专制主义的鼻祖,是反乌托邦的。而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异化,越是追求自由,反而越不自由,这不就照应了书本最开始的那句话吗?“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卢梭的公意 ―― 受制于自身环境且超前的思想
实际上,在书中,卢梭自己也有反省自己提出的“公意”的局限性。于是他在很多地方都一再强调国家要小,要低于一万人。比如第三卷第四章论民主制度中,他说国家要十分小,小到人民彼此认识,习俗和道德要极其接近,社会等级和财富要实现高度平等,要杜绝奢侈现象。所以说他自己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这“公意”在一般国家的不切实际,他的思考对象还是曾经古代的希腊罗马小城邦,而没有上升到人口上万上亿、幅员辽阔的大国,他希望建立的还是一个小国寡民的道德理想国。卢梭出生于日内瓦,当时日内瓦还是很小的一个国家,并不是现在的瑞士。所以在他看来,大家的意志都差不多,没有太多的区别,这个时候“公意”确实就有很大的交集,所以说他的思想有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他当时的环境。
另外反观他给的民主国家的条件,“极其”“高度”“杜绝”这类非常苛刻的词汇时而出现。不过,谁能预知以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或许以后的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神,每个人都不必为财富而烦恼去争夺,每个人的素养都极其的高,高到天花板级别的高,每个人都能当立法人都能当大法官,到那个时候,或许“公意”便是真正的公共意志了,或许就不存在所谓的“交集”,而是变成了“全集”。那个时候卢梭期望的自由平等便实现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卢梭的思想又是非常超前的,因为他看到了几万年后的可能性。但我们是经历不了那个时代的,而且我也不希望成为那种与所有人高度一致化的“神”,我想做与众不同的“人”。所以我仍然要批判卢梭的“公意”,因为不适合现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