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向来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沉淀的行业,在她的工作室里,产品并不多,基本都是孤品,以高端定制为主。
「我宁愿这里空着,也要自己一件一件地做出来再把它填满」
在创新方面,她也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忘了创新的源头是传统」
戒指、扇套、书套、平板包、桌旗……府向红坚持研发苏绣在各类日常用品中的应用,在不变中蕴藏万变,拥有的独立作品著作权达到200多项。
「劈个线不难,但要理解图案结构审美,带着思想去做,这就是工与艺的区别」
改革开放之后,身边的很多人都转而从事了别的行业,府向红原本也是有机会换一种人生的,但她没有放弃。
就像她所说的「苏绣,并不只是一门技艺,更是7439的载体,与其等待被缅怀的那一天,不如从我开始身体力行,珍视这块瑰宝」
立足传承再创新 苏绣・卢梅红
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传承人
虽然隔着10公里的距离,但镇湖长大的卢梅红跟府向红几乎是同时拿起的绣花针。
印象最深的是80年代,母亲卢菊英招了一些学生,把自己从苏州刺绣研究所、刺绣厂等地方得到的活分给她们一起做。
每到寒暑假,卢梅红就加入她们,虽然平时要上学没有太多时间,但她出活的品质和速度却是其中的佼佼者,一群人安静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卢梅红称「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
当时的女孩子们大多上到小学就不再念书,全心全意做刺绣贴补生活,但卢菊英却一直没有放松对卢梅红学业的要求,并让她高中毕业后拜苏州刺绣研究院王祖识老师为师进行系统的学习。
从舒适圈踏出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在绣制人物肖像画的时候,卢梅红遇到了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当时很多绣娘包括母亲都很少接触这类题材,不同针法的组合、光影的分布、各部分的衔接等都需要重头开始。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幅《泉》,「现在回想起来很简单,但那时候是真的觉得好难啊,绣了半年以后,整个人都处于一个很崩溃的状态」
但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她接触到了王祖识、任慧闲、顾文霞等多位苏绣大师,学到了多种针法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渐渐地她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在针法上,以前大家都以细平绣为主,那是否可以用乱针和细平针相结合,把花绣的立体饱满的同时又让它虚实有致呢?
在当时,表达牡丹的题材做这样的改变还是第一次,在创作绣稿的时候,卢梅红反复推敲,解剖画面主次、虚实、明暗的关系,思考了数十种色彩的搭配、轮廓处理方案,经半年打磨后,才确定了最终的绣制方案。
这幅《春日里来百花开》,卢梅红带着4个绣娘历时半年,用了近100种丝线,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
zchx27
这是啥
时间:2024-11-13 18:37
回复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