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在孔子的学生中,有勇武刚毅的子路,还有熟知兵法的冉求。冉求参与了大贵族季孙氏指挥的曲阜之战,并在战斗中打败齐军。后来他谦虚的表示,自己的兵法来自能文能武的孔子传授。所以后来在卫国,卫灵公曾经请教过孔子军事,希望他能为卫国练兵。这不是随口说说,而是有现实依据的。

比如在齐鲁夹谷之会上,孔子出任司仪。齐国人想用东夷人雇佣兵捣乱,还认为孔子不懂得武艺,于是准备迫使鲁国君臣屈服。但孔子对于可能的胁迫早有预料,建议国君带上充足的甲士作为护卫。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夹谷之会让孔子名噪一时

结果在会盟现场,齐国国相一声令下,让莱夷雇佣兵包围鲁国君臣。但是被孔子指挥的鲁国武士驱逐出场。后来在演奏严肃礼乐时,齐国人故意安排小丑粉墨登场。孔子命令武士将这些人的手脚当场剁掉,让齐人大吃一惊。

在会盟的最后阶段,齐国要求鲁国要派出300乘兵车追随齐国出战。孔子则寸步不让,拒绝不平等条约,要求齐国退还被鲁国叛臣阳虎带到齐国的城池与土地。这一做派很有战国时代不卑不亢的蔺相如的风范。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孔子非常反感齐国想将鲁国变为附庸的做法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孔子最为经典的传世形象

孔子在夹谷之会后名声大躁,回到鲁国升任司寇。以强硬手腕执行强大公室,削弱三大家族"三桓"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力挺的大宗,根本没有实力支持他恢复秩序的理想。

孔子以三家的家臣经常叛乱,割据自立为理由,要求拆毁三家作为大本营的主城。但孔子只是打着为三家除害的幌子,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其自立的资本。孔子成功地摧毁了叔孙氏的城池,但是在摧毁季氏的费邑时遇到了家臣叛乱。好在是叛军成功地被孔子镇压。最后剩下的孟孙氏城池,因为国防的需要才被勉强保留。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东汉壁画上的孔子拜见老子

虽然如此,但是孔子的野心已经暴露了。为了夺回大权,鲁定公任命孔子为大司寇兼摄相事。孔子虽然以身作则,申明君臣礼仪与等级次序,整顿陈年积弊。但是种种努力,却得不到鲁国的三大家族的认可。

此时,鲁国的三大家族已经瓜分了鲁国的公室军队。而且各自都征调野人加入军队,制定了不同的兵役和赋税政策。在经济上大量收集庶民开垦的私田,将大量人口与土地集中到自己的封地。导致以公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鲁国公室进一步衰败。鲁国君主拿不出足够的实力支持孔子。再加上他本人也只利用孔子向三桓夺权,并没有冒险变革的强大决心。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鲁国的田产大都控制在兴起的贵族手中

于是孔子选择出国流亡,带着一部分弟子寻找真心愿意支持自己理念的君主。但是在所到的国家,卿大夫业已做大。孔子的理想总是遥遥无期。虽然国君们对这位著名人物颇为尊重与敬仰,但是大都不予以重用。如果说周礼繁琐无用,不合时宜仅仅是不用孔子的表面理由。那么国君被卿大夫架空的情况下,他们要任用孔子并实现强大公室的主张,很容易引发卿大夫们的强力反弹。这才是主要现实因素。

比如孔子前往齐国。主张虽然受到齐景公的赞赏,但是受到了著名的晏婴反对。卫国也存在着公子与士大夫对立,地方势力反抗君主的情况。所以卫国国君只敢把孔子作为一个礼仪性的高级摆设,带着他招摇过市。空有俸禄,但是没有实际权利。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后人所绘的孔子与曾子

在陈国和蔡国,孔子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蔡国位于吴国和楚国之间,大夫们分为亲吴派和亲楚派。国君因为将国都迁移到吴国势力范围之内,而被反对的大夫射杀。所以孔子在这种国君权威弱小,大臣权利过重的国家,难以行事。后来,因为担心孔子受到楚国重用,威胁到自己的既得利益。陈国和蔡国的大夫甚至出兵,将孔子一行人包围在荒野之中。

所以孔子困顿的原因,是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动各国卿大夫的蛋糕。所以即使孔子本人多才多艺,有一定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但是其主张直接挑战了卿大夫们的利益,所以处处碰壁。

孔子:被天下人所认可 却没有国君敢于重用!

控制周游列国的路线图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