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17世纪40年代和18世纪50年代。
17世纪40年代,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西方社会进入资产阶级世界革命阶段。而中国在这个时候,完成了新一轮朝代更替,明亡清兴。
清朝一入关,推翻了老朱家的江山,却把老朱的衣钵继承了。为了封锁海上反清复明势力,清初几乎没有犹豫就照抄了朱元璋的海禁政策。
一百年后,18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爆发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次腾飞。几乎与此同时,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下令关闭了沿海3个口岸,仅留广州一口通商。
本来,康熙在战胜郑氏海商集团之后,在上谕中说:“先因海寇,故未开放海禁。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
“更何所待”四个字,把康熙迫切要求海外贸易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康熙还是稍微有世界视野的皇帝,清初之所以照抄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但到了他的孙子,就是真孙子了。
大概在乾隆十七年(1752),湖北发生了马朝柱反清案。马朝柱在深山里安营扎寨,名为“天堂寨”,同时宣称“西洋不日起事,兴复明朝”。
纵观当时的史料档案,对此事进行复盘,马朝柱基本是后来的洪秀全初始版。他的信徒很快就抓获,根据地也被捣毁,但马朝柱失踪了。
这就给了各种反清势力神化马朝柱的基础,也成了乾隆的一块心病。他一听到“天堂”“西洋”这种词汇就头大。
当时,西欧各国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活动,亚洲许多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没有证据表明乾隆是否真的相信马朝柱的鬼话,认为洋人会参与到反清复明的谋逆之中。
但此事的长尾效应恰是,乾隆宣布中国对世界关上了大门。
只是这一次,再也不是天朝不陪你们玩了,而是天朝被世界彻底抛离了近代化轨道。
很奇怪,满人入关,一直有怕被当作蛮夷的自卑心理,文化自信严重不足,所以处处模仿汉制,不惜全盘走朱元璋道路。但是,到了洋人面前,汉化的满族统治者就表现出了他们极端的傲慢与偏见,真是把老朱家的自大学到骨子里了。
有这么好学的精神,转过来学习西欧的开放性与海洋性,1840年的遭遇战在谁家门口打还不一定呢!
或者说,如果满清承续的是宋代,而不是明代,那么,他们的皇帝是否就能学到宋代对海洋的开放心态,像元代一样,而不会受到朱元璋思想的“毒害”呢?
可是,历史啊,永远无法重置,只能叹息。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