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和谋将的区别到底在哪里?谋将以毛利元就和尼子经久为例,二人所擅长之术皆是避免强取而重视调略,运用内通,离间,反间等等手段不战而胜,这样的谋将,似乎总比那些看起来头脑简单的猛将要高一个层次,似乎比起这些谋将,猛将们无论个人能力还是人格魅力都要略逊一筹。我在今天要做的,就是替战国所有猛将们翻一下盘,相比战国为数不多的谋将们,我更青睐于真正武勇过人,冲锋陷阵和坐镇统率皆有虎将之风的战国猛将们。就像被后世黑成锅底的柴田胜家,现在稍微知道一些战国历史的人无不说柴田是个无脑莽夫,殊不知柴田是织田家首席宿将,信长最重要的家老,被赋予镇守整个北陆的重要任务,前田和佐久间也不过是他的与力大名而已,柴田无论是侵攻近江六角和浅井,还是镇压加贺一向一揆,都有突出表现,而且还是战国时代第一个提出“刀狩”概念并付诸实施的大名,被信长赋予了在北陆最大的权力,对领国内的一系列施政也很值得肯定,同时暗中联络新发田和长连龙让上杉景胜后期四面楚歌濒临绝望,北陆的“鬼柴田”可以说是一个让百分之八十的普通大名都不敢轻易面对的强悍大名。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个主题,猛将才是战国时代的中坚力量,没有任何一个猛将是无脑的,如果确实无脑,那他就根本不够资格被称为猛将。
1530年,元就的次子诞生于吉田郡山,毛利家又一次添丁进口,元就当时应该也不会想到,这个儿子未来会成为毛利真正的中流砥柱。事实证明元春也是毛利三兄弟中发挥作用最大,最不可或缺的一位。据资料显示,吉川元春的初阵应该是在吉田郡山城之战,也就是说初阵是在1540年到1541年间,尼子晴久率三万大军进攻安艺,被毛利大内联军击败,大内军由陶晴贤等人统率。当时元春只有11岁,据说当时死活要上战场,元就强令家臣带他回去,然后元春便手持太刀在城里大闹,怒火冲天,无人敢劝,终于,元春带着几个侧近在决战前跑到了父亲的阵中,元就只好答应元春参阵,看见当主这么小的儿子都亲自参阵,毛利将士和百姓们们也积极备战助威,壮大声势,在白雪纷飞之中,吉川元春随毛利数千士兵出征,大破尼子晴久。故事虽然颇有演义色彩,但元春确实是中国地方少见的猛将苗子,尚未元服之时就参加初阵的元春,向父亲,兄弟,和所有家臣展示了他在毛利三兄弟中独一无二的优异才能和信念。
又过了十年,1550年,二十岁的元春正式成为吉川家的当主,吉川家嫡流被毛利杀尽,毛利元就篡夺吉川家的经过在西国太平记(2)中已经说过,把山阴名门吉川氏变成毛利的一部分,这是毛利元就中国战略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意味着二十岁的元春将永远舍弃“毛利”家名,成为新吉川家的始祖,对于战国武将来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没有愿不愿意,而在此过程中,为了根除吉川的血脉,元就必须拉拢熊谷信直,所以吉川元春又受父亲之命,被迫娶了熊谷信直的丑女儿新庄局作为正室。现在又有说法认为吉川元春迎娶丑女只是逸闻,根据阴德太平记的记载,元春主动提出可以娶,反而让熊谷信直很感动……应该还是受元就的暗中教唆……同时元春自己也表示这样既可以助自己不沉溺于女色,也可以通过政治婚姻造福毛利家。二十岁的元春可以说又为家族奉献了一次相似的例子诸葛亮,明智光秀,高桥绍运也都有过,所以很多学者对此依然持怀疑态度,总之新庄局的评价还是很贤妻良母,后来生下了关原食神吉川广家。
大宁寺之变前,陶晴贤曾有过一系列向毛利示好的举动,身为毛利两川之一的日野城主吉川元春作为毛利重要的军事骨干也和陶晴贤有多次书信往来,关系比较亲密,据说已经接近于义兄弟的关系,但是由于陶晴贤逼死了大内义隆,毛利和陶的关系将至冰点,陶晴贤造反的行动到底有没有事先向毛利通过气?可能有过也可能没有,但是不管有没有,以元就的性格,毛利事后不承认并且和陶撕破脸依然是很正常的。于是元春又一次为了家族而奉献,破弃了和陶的关系,选择拿起太刀征伐陶晴贤,虽然之前亲近陶本就有政治因素,但最终扮演苦逼或恶人的却往往是元春。
自严岛之战开始,元春光辉的戎马一生渐渐拉开序幕,1555年,吉川元春担任毛利一番队的陆上先锋,和兄长隆元协力,将陶晴贤终结于严岛,这是改变西国命运的一战,扭转了陶晴贤即将称霸中国的未来。元春也因此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之上,做了一回“执刀人”。次年毛利又和尼子为抢夺石见银山激战,元春同样担任主力,一场忍原崩使得尼子家中趋于不稳(第二期也讲过)。1557年,毛利元就隐退,兄长继位,可以说毛利两川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了。
此后在尼子讨伐的过程中,元春持续作为毛利军主力大将进行战斗,月山富田城之战,元春为了拔除“尼子十旗”,孤立月山富田,切断了日本海一侧的所有补给线,元春和父亲与三弟一起从三个方向包围月山富田,元春队从城南盐谷口进击,在盐谷口防守元春的,正是尼子伦久和山中鹿介二人的部队。这是山中鹿介和吉川元春第一次直接交锋,英勇善战的山中鹿介死死防守住月山富田,和元春持续胶着,据传元春就是在这一战的阵中,在夜晚手录四十卷《太平记》,是为吉川本太平记,这件事也成为了后世赞誉元春文武双全的最重要实例。九月,城内军粮窘迫,山中的奋战也无济于事,毛利将尼子灭亡,顽强的山中鹿介也不得不承认对毛利的败局,这一次,是他输了。
无论是防长经略还是尼子征伐, 还是去北九州战场对阵大友宗麟,元春都始终作为最前线的主要统帅活跃着,身为家中头号猛将,吉川元春已经用数十次战斗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让“鬼吉川”成为了中国地区闻风丧胆的大名,在山中鹿介第一次尼子再兴军作乱之时,吉川元春依旧以强硬的猛将姿态派兵镇压,击破末石城,捕获山中鹿介,被山中鹿介越狱逃走。山中鹿介算是我心中整个战国意志最为顽强的猛将,信念之恐怖胜过钢铁,但依然无法战胜吉川元春,中国两大最强猛将之间的较量,就是如此。
1571年,元就去世,隆元不用说早就死了,元春必须和小早川隆景等人作为叔伯辈竭力辅佐大侄子辉元。再次重申一下,战国最著名的兄弟组合中,岛津贵久确实只有那四个儿子,但毛利元就的儿子远不止三个。在元春和隆景之下还有穗井田元清等七个弟弟。这些都算是辉元的叔叔们,但是元春的地位是最高的,名义上是和小早川隆景地位对等,但是似乎在战略性大事决策这方面,元春还是压着小早川一头。在数年前元就尚在之时,两兄弟就有了各自明确的分工,吉川元春主管山***事务,小早川隆景主管山阳道事务,根据《吉川家文书》来看,吉川元春积极致力于镇压山***伯耆一国的不稳定势力,成功联合起南条,山田等家族铲除了残余作乱的尼子势力,又和但马名门山名家缔结同盟,在自己负责的地区事务上可以说很有作为。
但是,元就的死意味着毛利将迎来很多大名都谈之色变的新大名过渡期,这段时期是最不稳的,元春和隆景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保住毛利安稳度过这一时期。事实上毛利元就死后毛利家几乎同时面临着来自西边大友宗麟的虎视眈眈以及东边织田信长的强势逼近,形势不敢说四面楚歌,但也可以说是极度堪忧了,不久后足利义昭逃至毛利处寻求庇护,织田和毛利的关系加速恶化。
历史转动的时刻,秀吉担任信长的中国攻略军团长,成为了毛利的头号对手,这时又有谁能想到秀吉会成为下一任天下人,只有阴魂不散的山中鹿介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企图依赖秀吉的织田军再兴尼子。吉川元春,就如同他眼前的一座大山一般,已经阻挡了他数十年,这一次,决不能输。
1577年,羽柴进攻播磨,攻陷上月城,由尼子胜久和山中鹿介驻扎,但次年别所长治的反叛导致毛利趁机大举进攻织田,上月城成为了信长的弃子,山中鹿介到最后才明白吉川元春是他一生都无法战胜的阻碍。此后,山中鹿介被杀,困扰毛利数十年的阴魂终于散去。
在此后的五年间,羽柴和毛利进行了长期的交锋,其实不如说是吉川元春和秀吉进行了长期交锋。在此过程中元春一刻不停的和山***的众多墙头草豪族斗智斗勇,和秀吉抢夺据点和资源,在羽柴和毛利同时粮食紧缺之时,元春积极收割粮食,加强城防,前前后后进行了数十次战役的较量,元春未曾落败一场,讨伐中国亲织田的豪族们也是,元春无往不利,“鬼吉川”之名愈发的令人谈之色变,而过程中秀吉也曾数次因没有绝对把握战胜元春而撤退,元春几乎以一己之力让毛利在岌岌可危的局势中存活了下来。
吉川家纹
本能寺之变后,元春听取了小早川隆景的意见和羽柴议和,也致使毛利成功在天下人政权下得以安稳,但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吉川元春对丰臣政权从来都是持不屑和忌恨态度。一直到1586年,秀吉发布《渡边文书》等多封书信,全部寄给辉元,元春和隆景,以命令的姿态希望召集起毛利家一切最强战力加入九州征伐。吉川和小早川自然首当其冲,元春的能力秀吉应该很清楚,而且秀吉还直接指派官兵卫和宫木宗赋督办,逼迫毛利不得不尽力参阵,同时根据《阴德太平记》的说法,秀吉通过辉元劝说吉川元春务必尽心尽力,一方面是出于对元春不满心态的猜疑,另一方面自然也有对元春卓越能力的认可,更何况之前元春对战大友的时候对九州已是轻车熟路,种种原因,元春无法拒绝,拖着病体前往参阵,在毛利拿下北九州小仓城后就因化脓性炎症撒手人寰。
“一点梅花蕊,三千世界香。”这是信野大志对吉川元春赋予的最新的独一无二的诠释。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精神,是夜晚在军营挑灯录书的心境,是为家族抛弃一切个人私欲的苦心。吉川元春生在一个平凡的国人领主家族,但他作为父亲的左膀右臂,亲手让自己的家族不再平凡,既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又有着常年无私为家族奉献的心意,还有中国罕见的卓越军事才能,也正是因为元春将这三点难能可贵的集为一体,才被比作最值得尊敬的梅花一般的名将,他一生参阵76战,64胜12平,有他参加的战役,毛利永远不会落败,可以说是战国唯一一个保持不败战绩同时武名威望也相当之高的中国第一猛将。“生涯不败”算是对他戎马一生最高的评价,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最好地诠释的战国时代“猛将”这两个字眼。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