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女权与飞机:关于梆子腔,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儿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家国情怀,波怀天下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乡亲门才有这吃喝穿……”对于这段脍炙人口的选段,相信不懂戏曲的人,都能来上这么一段,这正是河南戏曲大师常香玉的代表作《花木兰》。

也许和梆子戏出身乡野,四海为家的历史有关,学戏之人也多有情有义,波怀天下。常香玉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是小女子,心中却有着家国大情怀。

1951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一条来自朝鲜前线的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听到这个消息后,常香玉一夜没睡,一大早就对丈夫陈宪章说:“咱们捐架飞机,中不中?中咱就干”陈宪章说:“中,干吧!”剧社里师傅对她说:“你别做梦了,咱连一架机关枪都不一定捐得了,还捐飞机大炮呢”。但性格倔强的常香玉才不管这一套,说:“我们进行义演,有人看戏这不就有钱了吗?咱们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不信完不成!”

移民、女权与飞机:关于梆子腔,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儿

1952年2月,“香玉剧社”圆满完成了捐献飞机义演,共演出178场,观众31.23万人,演出的主要剧目16个,其中以《花木兰》一剧最受群众欢迎。在常香玉的影响下,许多姑娘们把自己的嫁妆都捐了出来,老人们把一生的积蓄都献了出来。

常香玉曾说:“解放以后,我再也不是下贱的戏子了,我要保护我这个国家,我要爱我这个国家。”结果呢,在她的带动下,到1952年6月,全国总计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

除了常香玉,还有梁瑞兰、阎逢春等艺术家,他们讲义气,有情怀,他们手中并无刀枪兵甲,却把梆子戏(豫剧)化作千军万马,为国家奋勇当先。

艺术经典,后继有人

2017年11月16日,河北戏曲中青年演员推广工程汇报演出,在石家庄大剧院震撼上演。

在演出后台,一个小伙子在做手机直播,他是一个年轻的河北梆子老生演员,一直觉得梆子子很酷,于是想用年轻人更感兴趣的直播方式把河北梆子传播出去。

移民、女权与飞机:关于梆子腔,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儿

梆子腔数百年走过的那条艰辛之路,无数个传奇与悲喜的人和事,都要追溯到那一声,萦绕云霄的梆子响。人生如戏,我们也将继续在每个人的角色中继续前行。

(2)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