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国,周公因为要在朝中辅佐成王,就派儿子伯禽到封地去代自己做国君。由于周公的显赫地位,鲁国在周朝的地位也高于其他诸侯国,相当于东方的“宗周”,可以拿天子的礼乐祭祀周公,这是绝无仅有的。直到春秋时期在诸侯会盟等仪式上,鲁国一直排在前列――但春秋时期开始,鲁国实际只是一个中等诸侯国,国力远远不及齐国、楚国、晋国、秦国等大国。由于其祖先是制作礼乐的周公,鲁国也一直特别强调礼仪制度,强调仁义道德,是孔子非常自豪的礼仪之邦。《礼记・明堂位》曾称赞鲁国“君臣未尝相弑也”,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经过统计,鲁国被杀害的君主有鲁幽公、鲁懿公、公子伯御、鲁隐公、鲁桓公、公子般等人,另外被臣下以武力驱逐的还有鲁昭公、鲁哀公。
鲁国历史上有几次比较大的变乱,第一次是鲁懿公时期。鲁武公带领大儿子姬括和小儿子姬戏朝拜周宣王时候,周宣王喜欢上了小儿子姬戏,执意立他为鲁国太子。大臣劝谏说废长立少缺少合法性,将来可能出现变乱。周宣王不听,还是执意立姬戏为鲁国继承人。鲁武公死后姬戏继位,这就是鲁懿公。周宣王这种违反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鲁国人的埋怨,更激起了姬括的儿子伯御的不满。姬括死后,伯御发动政变,带领部队杀死了鲁懿公,自立为君。周宣王大怒,立即调集军队讨伐鲁国,杀掉了鲁君伯御,又立了鲁懿公的弟弟做君主。这一次变乱由周宣王激起,原因就在于周宣王废弃规矩而立姬戏。伯御能够政变成功,实际也是得到了鲁国很多人拥护所致。周宣王擅行废立激起变乱,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威信,此后很多诸侯开始不听命令。
第二次大的变乱是庆父之乱。鲁庄公曾经娶孟氏女,生下了公子般(也称作公子斑)。后来庄公又娶齐国姐妹哀姜和叔姜,并和叔姜生下公子开。庄公喜欢公子般,打算立他为君主。庄公病的时候就问问弟弟叔牙,说自己正妻没有儿子,该怎么办。叔牙没有猜中庄公的心思,就轻率地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常理。您的兄弟庆父在,可以当继承人,担心什么?”庄公又召见另一个弟弟季友,季友表示拥护公子般继位。庄公担心叔牙立庆父,便命令季友强迫叔牙服毒自杀,但答应让叔牙的后代做卿大夫。庄公死后,季友就拥立公子般继位。
但这引起了庆父的不满。庆父和哀姜私通,想立哀姜的外甥(即叔姜的儿子)公子开为君。庆父便指使人暗杀了公子般而立公子开为君,这就是鲁闵公。庆父和哀姜的私通越来越厉害,后来被鲁闵公发现,就杀了鲁闵公,打算自己做君主。太后哀姜和庆父的私通,成了引起变乱的很大诱因,这在历朝历代往往都是如此。鲁庄公的父亲鲁桓公就曾经因为妻子和齐襄公私通而被杀,到了庆父这一代又是这样。秦始皇的母亲和吕不韦、 钡乃酵ㄒ苍经引起过秦国的变乱。对此韩非子在《韩非子.亡征》中总结过:“君主的妻子***,君主的母亲与人通奸,宫内和朝内混杂相通,男女没有界限,这会形成两个权力中心,两个权力中心可能导致灭亡。”但是古代统治集团内部的这种丑行,似乎怎么也没有办法禁止掉。
庆父连杀两个君主激起了鲁国上下极大不满,群臣起来想诛杀庆父,庆父只好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回到鲁国,立鲁闵公弟弟公子申为君,这就是鲁僖公。季友和鲁僖公迫使莒国交还庆父,逼他自杀了。齐桓公听说哀姜和庆父祸乱鲁国的事情,就把哀姜骗过去也杀掉了。
鲁僖公稳定统治了一段时间,但当儿子鲁文公死后,鲁国又出现一次变乱。鲁文公有两个妃子,大妃是秦国人,生下儿子公子姬恶和姬视,小妃子生下姬Q。这个时代鲁国卿大夫三桓开始崛起,三桓是孟孙氏、叔孙氏和季氏,分别是庆父、叔牙和季友的后代。庄公的儿子襄仲(鲁庄公之子,即公子遂,因为居住在都城东门,又称东门遂)的势力也很大。他们之间相互争权夺利,斗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姬Q平时和襄仲关系很好,两个人结成了同盟,暗地里还结连齐国为外援――齐国也认为拥立姬Q这个庶出的小儿子,才能有恩于未来的鲁君。在这里鲁国也面临着齐桓公晚年那样的变乱,即公子们争立,他们在国内结纳朝臣为党羽,又引他国势力为外援。鲁文公死后当年十月,襄仲就在齐国支持下发动政变,杀死了姬恶和姬视,立姬Q为国君就是鲁宣公。此后襄仲在鲁国执政,暂时压倒了三桓。
三桓在某种程度上和齐国田氏一样,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的旧贵族,在他们的推动下,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制度,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这是对周代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的否定,适应了新的社会发展趋势,促进了地主经济的成长。三桓也就相应的改变了剥削方式,逐步还奴隶以自由,将他们变为租种土地同时交纳地租的佃户、农民。这种新的方式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老百姓大多归附三桓,公室的力量不断衰微。襄仲死后其子公孙归父被赶走,鲁国执政权落在季氏手里,三桓逐渐占了优势。
第四次变乱是鲁昭公时期。鲁昭公时期,?氏和季氏因为斗鸡发生了冲突,两者矛盾尖锐起来。同时臧昭伯也和季氏发生了矛盾,双方互相囚禁了对方很多人。?昭伯联合臧昭伯联合向鲁昭公告状,痛陈季氏专横跋扈的“罪恶”。鲁昭公早就对三桓势力越来越大非常忌惮,正想找借口除掉长期执政的季氏,于是就带兵前来讨伐。季氏难以抵挡公室的军队就想求和,但遭到拒绝,形势非常危急。这个时候叔孙氏和孟孙氏看到三桓同根一体,季氏如果完了他们也就会被一个个收拾,于是就发兵救援季氏。三家兵力联合立刻就压倒了公室,逼得鲁昭公被迫流亡外国,至死都没有回国。
鲁昭公死后,鲁国共同拥立其弟鲁定公继位。鲁定公的时期,季氏的家臣阳虎曾经一度控制季氏而执掌鲁国。阳虎曾发动政变,囚禁了季桓子,想诛灭三桓,但又再次被三桓联合起来打败,被迫逃往外国。
鲁定公死后鲁哀公继位。鲁国的公室不甘心失败,还想消灭三桓,夺回执政权力。鲁哀公想借越国兵力讨伐三桓,结果又被三桓赶到国外。后来三桓又把哀公请回来安置在国内一个小地方。鲁哀公死后其子鲁悼公继位,在鲁悼公时期鲁国公室已经像个小侯,其地位远远在三桓之下,完全成了傀儡。鲁哀公在位时期也是孔子去世的年代。鲁国也在长期内乱中衰落下来,于公元前256年被楚国灭亡。
总之,鲁国是“礼仪之邦”,从一个方面来看是对的,鲁国确实相对完整地保存了周代礼制,鲁国君臣上下的行为用礼仪粉饰地更为浓厚一些。但这并没有改变君臣之间实际的利害关系,礼仪粉饰下的君臣之间,篡弑的照样篡弑,杀戮的照样杀戮,***的也照样***。表面标榜仁义道德,暗地里荒淫无耻和腥风血雨,这是古代统治集团的共同特征,这是由它们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决定的,也是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无论怎样也掩饰不了的。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