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30个经典定律

发布:2019-11-23 18:51 · 小小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并不了解其真相,我们需要用一些理论 来揭示事物运行的逻辑规律,推演命运发展的因果关系。我们更需要用一些理论来指导我们 的生活和工作,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工作更加顺利。

世界上许多神奇的人生定律、法则、效应,运用这些神奇的理论,我们可以解释人生中的诸多现象,使我们能洞悉世事;更重要的是,这些理论能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我们的命运。不管你是否知道这些定律法则,这些法则和定律都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是我们很少去关注它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世界上最神奇的30个定律,很多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只不过表述不一样,核心内容是一样的。

一、彼得原理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雇员都倾向于晋升到不能胜任的地位。 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是关于层级组织最精辟的论述之一。

彼得原理是关于层级组织最精辟的论述之一。这是因为组织往往倾向于根据职工目前的工作成绩,直接将职工提升到更高级的职位,而忽视了对职工进行相关考核和培训。可事实上,职工目前的工作成绩与更高级的职位并无必然的关系,一名出色的技术骨干不一定适合做技术主管,一名优秀的销售主管不一定适合做销售经理。其实更高级的职位需要的是更大的胆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而不是职工在目前的岗位上做得有多么好。

二、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 (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的主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 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 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了几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 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 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从破窗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 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惕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 、轻微的 过错 ,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 更多的人 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就极有可能演变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的恶果。 这将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形成剧烈的冲击,并导致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陷入无序状态。

三、羊群效应

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 ,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 理,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会使人陷入骗局或遭遇失败。

羊群效应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经济学里也经常用 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比如,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人们有一种从众心理,由此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使人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一般会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这个行业上会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 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里去,而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远处还有更好的青 草。如果一个管理者只会盲从于普通大众,不提升自己的判断力的话,那他的决策必将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二八法则

1897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 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附:破窗理论等在商品营销中,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的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始终坚持会员制,就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业务收入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在销售公司里,20%的推销员带回80%的新生意,等等;“二八现象”竟如“黄金分割”一样普遍。

五、250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 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因为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大约站着250个人,这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同事、邻居、亲戚、朋友。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里见到50个人,其中只要有两个顾客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个人不愿意和这个推销员打交道。这就是乔·吉拉德的250定律。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由此,乔·吉拉德得出结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罪哪怕是一个顾客。我们必须认真对 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拨亮一盏灯,能照亮一大片。

六、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源自于一位名叫墨菲的美国上尉。他认为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便不经意地说 了句笑话: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后来这句话被延伸拓展,出现了一些其他的表达形式,比方说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等。

墨菲定律也称莫非定律 、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 ,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俗语。墨菲定律源自于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他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地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迅速流传。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 行的形式是: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多年之后,墨菲定律逐渐进入了习语范畴,其内涵被赋予了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如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东西越好,越不中用,别试图教猪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猪不高兴等。基本上而言,根据墨菲定律可以推出四条理论:一是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是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是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 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七、蘑菇定律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心态,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做些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 ,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