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些人:“我叫了一百年,也没有叫醒中国”

发布:2019-10-25 21:48 · 百里

真名士,自风流。

当初和刘文典一起避难,被刘文典称为国粹的陈寅恪,其学问被傅斯年评论为: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然而,学富五车的陈寅恪,毕生没有一张学位证。

陈寅恪的侄儿陈封雄曾经问陈寅恪:“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

陈回到:“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

陈寅恪曾是马相伯创立的复旦公学学校的毕业生,但那时候的复旦公学,还算不上真正的大学,所以也不授予学位。

所以陈寅恪虽然毕业了,但其实是一个“无证”人员。

复旦公学毕业之后,他远赴德国留学深造。

而他心里更是暗暗决定,一定要多学几种语言文字。为此,在留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知识找资料,最后,知识学到了,可是却没有获得学位。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算起来,陈寅恪也是那种“为己”之人,他不是不知道,学位证重要,只是在他心里,更重要的是知识。

1925年,陈寅恪回国,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

其实,陈之所以能进清华,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梁启超的举荐。

但陈寅恪却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为学的态度,面对梁启超,他们经常因为一些问题争吵不休,甚至面红耳赤、怒目相向的场面也不少。

有一次,梁启超写了一篇关于陶渊明归隐的文章,他认为,陶渊明归隐主要是因为,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陶渊明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但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

但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当时一个梁启超的一个同事就抓住“耻于事二主”这句话,对梁启超说:“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

但梁启超不以为然,反而说: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波怀!

在真正的文人眼里,事情往往是简单的,但一旦放在世俗之人的眼里,事情就是人情世故,就是一堆破事。

很多时候,文便是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看懂一篇文章,也能通过一些文章,看到一个人。

作为教书先生的陈寅恪,也有几条规矩: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