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白帆

远去的白帆

从维熙的中篇小说《远去的白帆》的命运便是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例。 大约1981年9月,那时我在一家全国性的文学刊物工作,正在准备即将发稿的第期刊物的小说稿件,但是一时却找不见“叫座”的作品。正自发愁,我的朋友、画家李焙戈送给我从维熙的中篇小说新作《远去的白帆》。这是一份已排版、插图就绪的16开清样。原来李君取自北京市某大型刊物,本已安排刊出,临时抽下来了。我读后,觉得这是从维熙的一篇佳作,虽说写的是劳改队的生活,却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情调,所写几个误入缧绁中的人物,如作品主角之一,被误认为“惯窃”的17岁的小“铁猫”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对6岁的“小黄毛”和被错划为“右派”的叶涛、黄鼎等知识分子的同情,闪现着远未被磨灭的人性的光辉。此外作品所写廉洁奉公、却未脱蒙昧状态的“罗锅”队长,被错整为“右派”而一身正气的红军战士、老队长寇安老人,还有那位狼性未改的前军统“少尉”,均给人栩栩如生的印象。我想不清楚,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不可以发表出版?遂写下我自己对它的分析评估,将它郑重推荐给刊物的负责人。我没有料到这位在改革开放初期支持了许多有新意的作品面世的刊物负责人却将这篇作品否决了,并写了长长一封信给作家从维熙。信中几乎没有具体谈《远去的白帆》这篇作品,却大发关于题材问题的议论,并劝告作者,最好再不要“从粪土里去寻找黄金”。(这是我记得的信的大意。)看了这样一封长信我吃惊得愣住了。这位我尊重的负责人将这件棘手的退稿之事交给了我。我没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从维熙家。见面后,从维熙阅信,显然同我一样,难以接受这位受人尊敬的长者的高见。(虽然出自编辑的“规矩”,我并没有在维熙面前表示对这位长者高见的不满。) 数月后上海的《收获》杂志在1982年第1期以显著地位刊出从维熙的《远去的白帆》。 1982年中篇小说评奖快要结束时,中国作协的主要负责人写信给评委会负责人冯牧推荐两位作家的中篇。其中一篇即是从维熙的《远去的白帆》。 不久,《远去的白帆》荣获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评论家冯牧给予小说以较高的评价。 远去的白帆:从维熙(19年-),当代作家。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坛。曾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0年发表处女作《战场上》。19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说集《七月雨》。1978年恢复创作活动后发表和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北国草》、《风泪眼》、《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作品注重描写当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曲折,展示左的错误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情节起伏动人,多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从维熙曾用笔名碧征、从缨。初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后任《北京日报》编辑、记者。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艺术上师法孙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两本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难二十多年,对监狱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新时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长篇小说《北国草》、《

雪落黄河静无声

雪落黄河静无声

绿化树 《绿化树》的严重缺陷 超越自己与超越历史 关于《绿化树》评价的思考 读《绿化树》随笔 我读《绿化树》 鲁班的子孙 旧规范解决不了新矛盾 《鲁班的子孙》的沉思 我读《鲁班的子孙》 也谈《鲁班的子孙》 东方女性 论《东方女性》的得失 《东方女性》赞 雪落黄河静无声 华夏之魂 愿将忧国泪来演丽人行 雪落黄河静无声:从维熙(19年-),当代作家。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坛。曾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0年发表处女作《战场上》。19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说集《七月雨》。1978年恢复创作活动后发表和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北国草》、《风泪眼》、《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作品注重描写当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曲折,展示左的错误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情节起伏动人,多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从维熙曾用笔名碧征、从缨。初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后任《北京日报》编辑、记者。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艺术上师法孙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两本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难二十多年,对监狱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新时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长篇小说《北国草》、《

“全不知”游月球

“全不知”游月球

《全不知游月球》是关于全不知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诺索夫在这三部曲中描写的虽是童话世界,但都有着现实的基础和教育意义,孩子们能意会到今天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这个世界。诺索夫在第二部《全不知游太阳城》(又译《小无知游太阳城》)中。把太阳城象征光明的未来。太阳城居民的幸福生活正是我们今天为之奋斗的前景,而在这第三部《全不知游月球》(又译《小无知游月宫》)中,则把月球上的生活象征着将要消逝的黑暗。他借助全不知和月球小矮子们种种遭遇的生动情节,影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现实,揭露了资本家自私、贪婪、懒惰,穷奢极欲的本质,歌颂了工人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敢精神。孩子在阅读这个充满喜剧性的故事的同时,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懂得应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

走向混沌

走向混沌

作者以不加任何雕饰的笔触,记录了自己二十多年的苦难历程。其实“苦难”这两个字根本载不动这二十年的沧桑。妻子张沪的两次自杀,白发老母被掀斗遣返,儿子无辜遭人耳光,使作者心灵中最圣洁的亲情横遭践踏。骄阳下的灵与肉之裸,化工厂烈火中的再生,矿井下挥汗如雨的劳作,使作者的肉体备受煎熬;最富悲剧意义的是残酷的现实对作者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浪漫情愫和文学梦想的摧残。这其中的凄楚、苦涩和绝望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史中最悲怆的乐章。 作者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记录了与自己同时代、同命运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轨迹:从美学巨匠吕荧之殁到书呆子张赞祖的溺水而亡,从有着一只“风泪眼”的建源君到身患绝症的“肌无力”,从英木兰的生命传奇到姜葆琛的驿路风尘…… 最可贵的是,书中作者并没有美化知识分子(包括自身),而是以深刻的自省意识再现了知识分子身上的弱点和生命残缺。一幕幕同类相残、豆萁相煎的闹剧在高层次的知识分子间上演,使人在触目惊心之余,感到彻骨的悲凉。应该说,这种知识分子对自己灵魂的拷问,是辽阔、是大气、是深刻的文明与进化,更是一种再生。 我要告诉您,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许多年都没有发生了,即使中的小说也没有产生这样令我多次闭上眼睛气不能出的噎死的感觉。这是任何小说都无法取代的。我向多位朋友推介这本书,直言有存档的价值,对于研究民族的精神历程是最可珍贵的资料。 走向混沌:从维熙(19年-),当代作家。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坛。曾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0年发表处女作《战场上》。19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说集《七月雨》。1978年恢复创作活动后发表和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北国草》、《风泪眼》、《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作品注重描写当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曲折,展示左的错误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情节起伏动人,多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从维熙曾用笔名碧征、从缨。初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后任《北京日报》编辑、记者。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艺术上师法孙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两本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难二十多年,对监狱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新时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长篇小说《北国草》、《

上学记

上学记

何兆武教授的这部口述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叙述的尽管只是1920年代-1940年代末不足30年间他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过往、观察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迪,这大概是这本书能够激起读者广泛共鸣的原因。这本书同时又是很个性化的,何先生不惮于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忌讳议论先贤的道德文章,既树立了理性的尊严,又使自己的性情展露无遗。在目前这个功利滔滔的的世界上,何先生对知识与真理的热诚仿佛一股清泉,可以冲洗那些被免得熏染的心灵,使其复现润泽。这也是老一代知识分子风范的存照。任何津津乐道于名人八卦消息的解读,都大大偏离了何先生的志趣。久已厌倦标签化历史著作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鲜活的历史体验,特别是今天上学者和治学者,或可藉此思考一下,学应该如何上、如何治。

花季·雨季

花季·雨季

《花季·雨季》出版后的轰动和产生的影响,我们谁也没有估计到:全国第七届书市的第一畅销书,报纸连载、杂志选登,从中央到地方电台连播,拍电影、电视剧,出了几个连环画和卡通。小说还得了许多奖项,最重要的有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全不知”游太阳城

“全不知”游太阳城

《全不知游太阳城》是全不知的三部曲的第二部。讲述了全不知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太阳城的一系列奇遇。

“全不知”游绿城

“全不知”游绿城

俄罗斯著名作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诺索夫(1908-1976)出生在一个演员家庭,1932年毕业于电影学院。毕业后担任电影导演,同时从事创作。1951年开始专攻写作。诺索夫的作品幽默,诙谐,充满情趣,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他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以全不知为主人公的童话三部曲——《全不知游绿城》《全不知游太阳城》《全不知游月球》,这三部童话都曾荣获苏联俄罗斯克鲁普斯卡娅国家奖。

大国之魂

大国之魂

处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就是这样一只英勇善战的远征军,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这也是当时一代军人的悲哀,回国无门,台湾当局的遗弃。而那些逝去的先者,生前不能回到祖国,死后唯一的要求就是坟墓要面向祖国方向。作者通过《大国之魂》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一方小小的墓志。 向所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献上一方小小的墓碑。 邓贤以如椽之笔,大瀑飞泻的气势,描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浴血奋战,由失败直至胜利的整个历程;揭示了中美英日等国围绕滇缅战役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成功地刻画了史迪威,蒋介石,宋美龄,孙立人,杜聿明等众多人物,披露了美国曾计划暗杀蒋介石等诸多历史内幕;对日本军妓的描写,更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史料丰富,气势宏大,笔力遒劲,情节引人。 大国之魂:邓贤,男,1953年生,祖籍湖北武汉,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已出版《邓贤文集》多卷及《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天堂之门》《中国知青终结》等,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外出版。曾获两届全国报告文学奖,首届徐迟文学奖、全国纪实文学特等奖、第二、三届人民文学奖、全国青年优秀图书奖、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四川省文学奖、巴金文学奖、成都市政府金芙蓉文学奖(第2、3、5、6届)等。2009年当选影响四川改革开放风云人物。 197978年,云南省国营陇川农场插队;19781982年,云南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学士学位;198219年,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任助教、讲师;19年,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知青梦》199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日落东方》载1995年第1期《当代》杂志;长篇纪实文学《落日》等作品。

玫瑰之名

玫瑰之名

艾柯48岁时发表的《玫瑰之名》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已被译成35种语言总销售达1600万册。曾获意大利两个最高文学奖和法国梅迪西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是当时耗资1600万美元,由奥斯卡获奖者让·雅克·阿努达执导,影帝肖恩·康纳利主演的。

流浪金三角

流浪金三角

作家邓贤自费只身到金三角采访,深入金三角腹地方圆几百公里,出生入死,采访人数达百人之多,上至今日金三角的最高首领,下至老兵、老知青、毒贩、马帮、山民。作品将金三角五十年的春秋作了全景式的实录;探寻金三角何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地的源流;探寻在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人的生存、命运,其历程惊心动魄又令人心酸落泪。战争场面悲壮惨烈,历史如歌如泣。 在遥远的金三角漂泊着一群不同经历、不同身世的中国人……在埋葬他们尸骨的高山上,所有的坟头一律朝向故乡北方。 读邓贤的纪实文学,我们总是落泪。金三角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源头,它的兴旺源于中国解放战争,有一支国民党残军在这里建立了独特的毒品王国,在异国他乡演绎着生命的挣扎和奋斗……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落泪。邓贤的纪实文学《流浪金三角》,以充满激情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示了一群另类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 流浪金三角:邓贤,男,1953年生,祖籍湖北武汉,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已出版《邓贤文集》多卷及《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天堂之门》《中国知青终结》等,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外出版。曾获两届全国报告文学奖,首届徐迟文学奖、全国纪实文学特等奖、第二、三届人民文学奖、全国青年优秀图书奖、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四川省文学奖、巴金文学奖、成都市政府金芙蓉文学奖(第2、3、5、6届)等。2009年当选影响四川改革开放风云人物。

黄河殇

黄河殇

淞沪抗战失败,南京陷落,徐州战事失利,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武汉频遭轰炸,抗战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也日趋白热化。日本侵略军闪电般占领豫北、豫东,中日军队生死决战前所未有的惨烈,郑州失守,武汉危在旦夕。蒋介市下令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黄泛区变成天然屏障,千万中原百姓为此或为鱼鳖,或为饿殍流离失所……悲壮!惨烈!震撼 本书作者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位长期以创作抗战文学系列为己任,20年采访足迹遍布国内外抗日战场,著名新生代抗战作家邓贤。该书是邓贤“抗战”纪实系列创作的第三部,继讲述飞虎队抗战、淞沪会战后,关注起68年前武汉会战的花园口决堤,无疑是抗日作品“惊艳”又一枪。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