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圣荣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49
|本章字节:5992字
弗洛伊德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症状特点有:个体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人格偏异的情况,而且在青春期愈发明显。性格的某些方面会呈现出畸形发展的情况,由于人格偏异的情况非常顽固,且一直伴随着个体的发展,甚至会延续到个体的成年期,个别的人到了老年才可能趋于缓和。而普通的药物治疗以及一般性的治疗效果非常不明显,因而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个体的社会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且容易做出非常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同时发生的频率非常高,大多都是以损人不利己的结局告终。很多时候,个体对于自己存在的反社会人格缺陷缺少正确的认识,不能从失败的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虽然有时可以察觉到自己的人格问题对自己带来的影响,但却始终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对此进行纠正,反而纵容其向着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下去。个体的认知能力没有障碍,主要体现在意志、行为方式、情感等人格严重偏离上。
另外,弗洛伊德还发现,对于那些受外部环境影响、反社会程度较轻的人来说,对其实施认知领悟的诊疗方法或许能带来一定的疗效。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认识,充分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对别人带来的危害,培养起患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对家庭或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当然,这也能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以及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以加强自控能力。可以说,这些措施是减轻反社会行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对于那些由于家庭关系恶劣与社会人际交往尚可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减少家庭成长环境对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诊疗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厌恶疗法对其进行治疗。比如,给予患者一些强制性的惩罚,让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并实施多次。这样患者在刚要做出行动时,就会全身不舒服,并产生厌恶心理,从而减少他们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概率。
6早恋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动机
很早之前,弗洛伊德在奥地利艾森史塔特城授课的时候,收到了一名中年妇女的求助信。信中这样写道:“尊敬的弗洛伊德先生,最近我遇到了一些烦恼,我年仅16岁的女儿迷恋上了她班上的一个同学,而且两个人早恋了。虽然我对她严格管教,但她每逢周末还是会找那个男孩去约会。我曾经和她认真谈过这个问题,也告诉她早恋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而她就是不听,我真的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对此,我非常苦恼。您能帮助我分析一下她的心理特征吗?”
弗洛伊德看完这封信后,立即开始了分析。以他的经验来看,早恋的类型有很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1)爱慕型
爱慕型早恋是指青少年由于对异性产生好感而出现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以进行细分。如仪表型,也就是异性被对方外貌吸引的一种类型;其次是能力型,也就是异性因为爱慕对方的才华和能力而产生的早恋现象;还有一种是品性型,它指的是异***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行为。
(2)好奇型
在弗洛伊德看来,由于一些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能力差,而且他们与成人相比对事情更容易抱有好奇的态度,所以当他们遇到某一个异性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他们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很多时候,由于他们生理发育还不成熟,对异性很容易变得敏感,甚至会产生性冲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就非常渴望了解异性,于是他们抱着这种好奇心结交了异性,并与其建立起恋爱关系。
(3)从众型
弗洛伊德研发发现,青少年辨别事情的能力还不算太强,他们经常会盲目地模仿别人的行为,并认为别人做的事情,自己也要去尝试。在这种心理特征的带动下,当他们看到别人在恋爱时,就会产生从众心理,认为自己也要和别人一样进行恋爱。于是,他们就尝试着与异***往。
(3)愉悦型
弗洛伊德指出,很多时候,青少年早恋的行为完全是处于他们精神上产生的愉悦。也就是说,当他们接触到异性后,通过肢体上的接触,会给自身带来一定的愉快体验,进而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当这种体验上升至青少年的精神层面上时,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让他们尝试和异性更深一步的交往。
(4)补偿型
这是青少年为了获得情感补偿,以及排除不良情绪而产生的恋爱现象。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在感情方面或者其他方面没有得到满足之时,他们就会用补偿的方式去满足心理的需求,这样也就出现了早恋现象。比如,一个从小就失去父亲的女孩,由于缺少父亲的爱护和关怀,她的心理就会出现不平衡。当她遇到一个可以给她带来爱护和关怀的男孩后,她的心理会立即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满足感,而在这种情况下,女孩往往会和男孩确立恋爱关系。这种补偿对于男孩来说同样是一个道理。在弗洛伊德看来,这是个体为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所作出的本能行为。
为了解决中年妇女的烦恼,弗洛伊德决定与其面谈,于是他们约定了面谈的时间和地点。几天后,中年妇女来到弗洛伊德的心理研究所,还没等她开口,弗洛伊德便问道:“我想您有必要讲述一下您家庭的情况,以及孩子的成长环境。”
中年妇女听完后,面带愧色地说道:“谈到我的家庭,我感觉非常对不起孩子。在孩子不到三岁的时候,我便和她的父亲离婚了,自己一人带着她生活。每当孩子问起父亲是谁,在哪里时,我都会欺骗她说父亲去了远方,要很久才能回来。但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她懂事了,这让我不得不把离婚的事情告诉了她。听完这个消息后她非常伤心。”
弗洛伊德听完中年妇女的诉说后,很快将中年妇女年仅16岁的女儿出现早恋的现象与其心理寻求补偿联系在了一起。女儿从三岁之后就失去了父爱,也没有体会到父爱给她心理带来的爱护和关怀。就这样,她的心里产生了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由于年纪小而被隐藏起来了。而随着她不断长大,形成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心理失衡再次凸显出来,并形成一股力量驱使着她找到解决心理失衡的方法。当她遇到一位可以给她关爱和保护的男孩后,她好像找到了父爱般的温暖,同时此前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心理失衡也得到了平衡。
当弗洛伊德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讲给中年妇女时,中年妇女恍然大悟。为了解决女儿的问题,她又向弗洛伊德请教应对方法。于是,弗洛伊德针对这一问题制定出了一些心理诊疗方法:
正确引导。
在弗洛伊德看来,青少年出现早恋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缺乏对他们的正确引导有关。比如,一些父母出于思想的保守,总是严格控制孩子的行为,会约定他们不要和异性单独交往等。在这种“高压”下,不仅将孩子封闭起来,还让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极强的压力。当这种压力无法得到释放时,他们渴望冲破这种束缚就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旦有异性出现在他们的世界里,其内心的束缚就会被冲破,从而对异性产生爱恋。所以,父母在孩子没有发生早恋行为之前,就要做好正确引导,不要过多地限制他们和异性正常的交往,甚至还要鼓励他们和异性成为朋友。当然,孩子和异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父母可控的,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在和异***往过程***现行为上的偏差,就要及时指正,以免他们产生早恋行为。
分散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