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发型错在了哪儿?

发布:2018-09-26 14:06 · 娱乐圈那些事儿

《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发型错在了哪儿?

▲脑后横着的簪子就是扁方。

自此以后,清代发型发展的方向好像越来越诡异了……

庚子之后,本来用真发梳成的两把头由于后来形状趋向高、大,只得用假发了,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用真发梳成头座。做两把头的便应运而生。假发来源是收买人剪下之发,后来又改用青缎制作。

《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发型错在了哪儿?

▲制作假发的匠人。

到了光绪年间,“拉翅”之名逐渐确定了下来。用真发梳成头座。缎制成拉翅。有支架。垂在脑后,呈x型绕过扁方。脑后有燕尾。装饰两侧用花,正中部开始有我们经常见到的“头顶戴大花”的装饰。在拉翅旁边还会缀以流苏。

《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发型错在了哪儿?

宣统年间,我们在《还珠格格》里看到的“大拉翅” (一称“达拉翅”)终于彻底形成了。大拉翅真发梳成头座,缎制成拉翅,脑后有燕尾。装饰两侧用花。

《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发型错在了哪儿?

▲左为“清朝最美格格”完颜立彤,右为慈禧太后。

据说,这种“拉翅”是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发明的,发明的缘由是因为她到了中年之后开始脱发,真发不足以梳成漂亮的两把头,所以我们的慈禧太够就发明了拉翅。也有说法是说其改良了拉翅,变成大拉翅。此时的拉翅和头发已经没有啥关系了,纯粹就是头顶上顶一个硕大的装饰物。

《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发型错在了哪儿?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在清宫戏里看到那么多的大拉翅呢?这种旗头其实是早年受到戏曲及民国时期旗人装扮影响形成的定势思维的结果。京剧中有非常多的大拉翅造型。高度程式化可说是戏曲服饰的一大特征,“旗头”作为一个标识性装扮,可以起到区别于汉人角色的目的,于是常被用于“番邦”角色的装束中。 再加上我们能看到的清人照片均为晚清、民国时期,所以潜移默化地,有了“大拉翅=清代发型”的固有印象。

《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发型错在了哪儿?

▲王瑶卿与梅兰芳在京剧中的大拉翅造型。

至于我们在《如懿传》中看到的发型是不是大拉翅,也引起了大家的争议。笔者认为,这种发型可能是以同治年间的二把头为原型的,又类似于早期的拉翅。但无论如何,整个两把头体系都是不可能在乾隆早中期出现的。

《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发型错在了哪儿?

▲同治时期小两把头。

《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发型错在了哪儿?

▲《如懿传》中的一处发型。

我们在清宫剧中看到妃子们头上顶着的硕大无比到可以贴小广告的大拉翅,其实都是晚清以后的产物。而两把头也绝非是一个“电话柄”那么简单。关于清朝的服饰历史,我们要注意着眼不同小时期流行趋势的演变。

参考文献:

[1](清)夏仁虎,《旧京琐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2] 邸雯钰,《清朝宫廷皇室女子发式在影视作品中的创新研究》,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