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迭代:“武林”逝去,流行诞生

发布:2018-10-10 07:30 · 娱乐圈那些事儿

相声迭代:“武林”逝去,流行诞生

岳云鹏

岳云鹏集合憨、傻、萌、贱形象于一体,夸张的颜艺是他逗笑观众屡试不爽的法宝,与互联网时代流行的“贱萌”搞笑方式相当契合。瘦身成功后的郭麒麟,有了颇具少年感的形象加持,人气翻升,成为影视剧、综艺节目里的常客。

被称为“德云社颜值担当”的新生代相声演员张云雷,2016年因南京南站的纵身一跃,无意中树立了“劫后余生、通透达观”的人物形象,有粉丝将他唱的《探清水河》发到抖音上,凭借唱功火了一把,接着他在喜剧、相声相关的综艺节目中频频露脸,收获了一大批女性忠实粉丝,人气势不可挡。

互联网时代,这些成功走向大众的新生代相声演员,拥有越来越多“非相声化”的7411标签。个人性格、形象、经历、事迹都能成为走红路上的助推剂。知乎上有网友这样表示,“如果岳云鹏处在大众通过收音机收听相声的时代,可能火不起来。因为他的相声,不是听的,是看的。”这样的理论或许同样可以试用于郭麒麟、张云雷身上。

相声迭代:“武林”逝去,流行诞生

张云雷

通过这种模式“火”起来的相声演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当观众看到岳云鹏时,联想到的不是他相声里的著名包袱,而是“五环之歌”和“我的天哪”系列表情包。而他们作为相声演员,拥有的幽默感、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是7411综艺节目所渴求的,所以他们还是各大综艺节目、影视作品中的常客,成名后相声演员属性不再单一、鲜明。

知名相声票友东东枪曾这样表示,“过去夸一个相声演员好,夸的是他的表演技艺,能把一样的相声说出不一样的味道。最近这些年,观众都是听段子和笑话,相声技艺的比重降低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郭德纲也曾坦言,“如今的相声跟创作关系不大,它卖的是个人魅力。”

传承与革新,相声何去何从?

《相声有新人》开播后,《光明日报》曾刊发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鲍震培的文章《相声病了,得治》。

文章中说,相声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病在对传统相声的优良传统视而不见,却对糟粕的“痈疽”趋之若鹜,“碎片化拼凑”破坏了相声艺术的整体美感,降低了欣赏的品位,失去了韵味的咀嚼。指出如今的相声低俗代替了通俗,欲望代替了希望,感官刺激代替了7411享受。

然而,何为大俗?何为大雅?大众心中自有一道“秤”。守旧没有出路,创新又十分艰巨,相声处境一度尴尬。在郭德纲等人的推动下,相声正逐渐走向主流,却也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如今,传承与革新仍旧是相声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难题。

相声迭代:“武林”逝去,流行诞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国内外不同文化样式的诱惑袭来,人们对文化7411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相声正受着不同形式的冲击。互联网时代,段子和“梗”正影响着相声的表现形式。

与相声里需要三番四抖、铺平垫稳、讲究多的“包袱”不同,“梗”是一种在最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收益的搞笑形式,短小精悍一下就响,不少急功近利的相声演员放弃了传统相声,转为使用这种受众广且省事的“梗”,来代替“包袱”逗观众发笑。习惯了“梗”中作乐,快餐文化下,观看影视剧都习惯用“二倍速”的观众,对于相声包袱里的故事情节架构、人物关系或许都不再那么敏感和有耐心了。

事实上,早在电视兴起时,为了适应电视栏目的播出频率和节目时长,相声的表演也开始在逐渐舍弃“铺平垫稳”“三翻四抖”等特有的艺术规律,以“短平快”式的手法取而代之。郭德纲也曾多次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电视节目的呈现方式和相声的完整表达是有不可调和的冲突的。在互联网时代,类似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相声迭代:“武林”逝去,流行诞生

甚至有业内人士直接表示,“急促、不需要铺垫的笑点才能抓住观众。一段表演,每分钟大笑、鼓掌频率得达到19次以上,一段表演才算成功”,表演已经有了一个量化的标准。

近年来脱口秀在国内兴起,与相声同为语言艺术,两者存在着部分相似性,除文化背景不同外,有无情境铺垫是两者的重要区别。“传统相声需要演员进行一定时间的铺垫,各种包袱才能从情境中抖出来,但脱口秀不需要这么费尽心思,直接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碎段子。”与生猛、干脆的脱口秀相比,相声显得有些吃亏。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透露,早在21世纪初,还在世的马季先生曾大胆预测,“相声可能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脱口秀。”

小结

这两种拥有不同文化和语境的语言艺术形式,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