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的“年轻化”当代题材剧,要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发布:2018-10-17 10:02 · 娱乐圈那些事儿

矫枉过正的“年轻化”当代题材剧,要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其实,细想下来当代题材剧变得“年轻化”本应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一种与时俱进,然而“本末倒置”的恶性发展却让进步变为了错误。只为年轻化,不够全年龄化的当代题材剧,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演员,而在于剧情本身。

就好比2016年获得高口碑的《中国式关系》《小别离》般,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受众却都是全年龄覆盖。前者围绕男主在职场中巨大人生转折讲起,由他身份的转变牵引出身边一系列“中国式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婚姻关系、男女关系、职场关系、亲缘关系、朋友关系、利益关系等种种“中国式关系”展开了全方位的描绘,可谓囊括了社会生活的百态。后者聚焦当下低龄留学热,展现了三个家庭、三个孩子在升学、留学和青春期生活中的挣扎、欢笑与泪水。

矫枉过正的“年轻化”当代题材剧,要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从这两部剧诠释了年轻、成人、社会三个阶段的成功来看,在近两年口碑高的当代题材剧中或多或少也能看到与之相同的特质――接地气与受众全年龄化。早前在拍摄《中国式关系》时主演马伊P就曾表示,60、70、80后的观众,每代人都能从《中国式关系》的人物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同时她更提出,即便是90、00后的年轻人,也能从这部剧中有所长进:“年轻人可以学到的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出发点必须是正直的,而且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奋斗的,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而这正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存在的价值。紧接着《我的前半生》的爆火,可见她对现实主义题材剧的深刻认知。

矫枉过正的“年轻化”当代题材剧,要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其次,对比《小别离》的成功,同样是诠释“中学生成长”的《我们的少年时代》豆瓣却只得到了5分,过于偶像化的剧情让现实主义题材“年轻化”的尝试受到了挫折。不过在2019年即将播出的同题材电视剧《少年派》能否再试成功,还是备受期待的;还有《我的真朋友》《我在北京等你》《平凡的荣耀》等等剧集。通过对比之前的成功之作,可得出:无论是偏成人还是偏少年的现实主义题材剧,只要真实而接地气的全年龄化呈现并具备现实意义,即使年轻化也不在怕。

(1)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