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高阶级地位学生)的教师一边向自己的学生传递知识,一边羞辱着关于阶级地位低下的学生的一切。
在这些不合逻辑的设定背后,是影片创作者对主人公奈娜老师执着追求与自我牺牲的大力渲染。而目的也简单明了,让观众在为奈娜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倾倒的同时,偷换概念般地引导他们被教育工作的神圣与平等所感动。
影片越是拼命去营造一个适合奈娜老师教授差生班的机会和环境,就越是暴露出影片的致命缺陷:奈娜老师最终被塑造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女神,而非在与学生磨合中不断成长的真正教师。
▲影片结尾,多年以后在校长职位上退休的奈娜老师。
因而我们在银幕上所看到的仅仅是一出想当然的造神戏码,无论是奈娜老师亦或是她所在的教育环境,在现实生活中都难觅踪影,打动观众更是无从谈起了。
而这一缺陷,可谓直接宣判了电影创作初衷的死亡。
长久以来,在印度电影中,“学校”始终都是追求平等权利的最佳场所,“教育”则是弥补社会裂痕的天然黏合剂。
但本片却将人人平等的社会观念与希冀全部寄托于印度高阶级(掌握教育权力的统治阶级)的自我反思以及他们对低阶级的迁就与施舍。所以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低阶级的学生如果没有奈娜老师的反复拯救,将永远是不求上进、怨天尤人的差学生。
奈娜老师可以亲自走访贫民窟感受民间疾苦,却不能真正拉近她与学生的距离;
她可以利用贵族学校的一切资源教育自己阶级地位低下的学生,却无法改变他们缺少社会资源与社会公平的事实;
在学校她可以陪伴和教导阶级地位低下的学生,但坐在高级餐厅里的事实却无法填平与他们的阶级鸿沟。
▲事实证明,一旦这些孩子被赶出学校,那么教育的大门将很难再对他们开启。
不知道电影是为观众,还是为奈娜老师自己营造了一个乌托邦。
我们的主人公奈娜老师也并非没有其他选择,凭借父亲的关系也可以找到一份体面工作。而促使她接受差生班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所向往的教师梦,并非是甘愿去拯救这个行将取缔的差生班。
奈娜老师缺少的是展现自己教师才华的机会,至于这个机会是在差生班还是优秀班上展现,并无太大差别。另一方面,对于她所患的“托瑞斯”综合征,除了机械地将她引向差生班外,实在是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以上种种,都难以令我对奈娜老师这位主人公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认同。
在这里我并非要否认教育本身与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与高尚,而是要指出本片在强调所谓平等观念与教育理念时的呈现方式实在是文不对题且用力过猛了。
与此同时,虽然影片原本想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的思想表达被弄巧成拙地置于乌托邦之中,但不可否认创作者为维护影片结构完整所做的努力。
回顾整部影片,全片结构十分严谨完整。两组具有仪式性的高潮场面相互呼应。
第一组是奈娜老师带领学生们放飞写着自己恐惧的纸飞机,以及之后学生们通过再次放飞纸飞机来获得老师原谅的场面,以此来强调师生之间的心意相通。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