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发布:2019-05-30 10:05 · 娱乐圈那些事儿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井口淳子合著中文版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其他有关上海租界音乐与剧院方面的著述

另外,从日本人的角度,井口淳子还介绍了朝比奈隆、小牧正英、山田耕?、原善一郎等众多日本音乐家、舞蹈家和实业家从上海承继那些宝贵音乐遗产的原委。以前我在山田一雄所著《一音百态》中看到他写过,“战争期间,我曾应上海工部局乐团的要求寄送过乐谱,但在战乱中却不幸丢失了”,那时,朝比奈隆、山田耕?、山田耕?等等与上海、哈尔滨的古典乐界多有交往,但井口淳子在本书最大的着眼点,却是斯朱克这位经纪人。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从上海租界到战后日本古典音乐方面的流传图示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被称为朝比奈隆“乐父”的埃玛纽埃尔・迈特(上图朝比奈隆名字下方的E.メッテル)在京都排练贝九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兰心剧院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租界内剧院的观演场景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1928年的上海公共租界外滩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1931年11月8日,上海租界法文报纸刊登的海菲茨在上海的演出消息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山田一雄著述《一音百态》

1876年2月出生于拉脱维亚的斯朱克从1910年代直至二战结束,在上海居住了大约30年,1956年7月2日在东京去世。战前,斯朱克从欧洲、俄罗斯和美国运作了大量的独奏家、歌唱家、芭蕾舞团和舞蹈家来中日两国演出,这位犹太人所做的项目都冠以“亚洲巡演”的名称。在演奏家评传以及东亚接受西方音乐的相关文献中,对斯朱克的描述是Impresario、经纪人、策划人、演出经理,但井口淳子直言,她对斯朱克的经历和活动的历史尚未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研究。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1928和36年两次访日的蒂博

在日本,过去人们总认为斯朱克所经纪的项目只有日本一个目的地,所有文章的记述都将其称为“将世界著名音乐家首次邀请来日本的经纪人”。然而,井口淳子在书中纠正了这一提法,斯朱克所经纪的项目并不是只有日本一地,他在广阔亚洲的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的殖民地城市都有涉猎,尤其是经常将上海与日本“打包”在一起作为巡演的组合项目。井口淳子着眼于上海租界的英法文报纸中刊登的演出广告和演后评论,查证在1918~1940年的23年时间里,斯朱克几乎同时在东京、大阪和上海穿插进行的演出,大约有50多场。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夏里亚宾1936年访日海报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1936年4月,西蒙・戈德伯格与莉莉・克劳丝在大阪的合奏受到极高评价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1936年4月19日朝日新闻刊发的费尔曼夫妇新婚旅行从檀香山乘船抵达横滨的消息

例如本文上述的夏里亚宾,就是斯朱克1936年的经纪。而在以上时间段内访日的普罗科菲耶夫、克莱斯勒、海菲茨、伊斯德・阿奇隆(海菲茨独奏时弹奏钢琴)、1930年指挥新交响乐团大获成功的美国作曲家亨利・哈德里、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墨西列夫斯基、战前第二位访日的波兰作曲家亚历山大・汤斯曼、战前指导过伊福部昭/早坂文雄/松平?t和江文也而被称为“日本音乐界大恩人”的齐尔品、指挥格拉祖诺夫第四交响曲日本首演的“关西音乐之父”埃玛纽埃尔・迈特、费尔曼、魏因加特纳、西蒙・戈德伯格、莉莉・克劳丝、鲁宾斯坦、维德尔尼科夫等等,除了斯朱克之外,另有其他经纪方,例如魏因加特纳由朝日新闻社安排。其他大师往访的背景,在井口淳子的书中,我们也许可以找到更为清晰的答案。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斯朱克在战后首先向日本引入了“提琴界的王者”梅纽因

上海租界与东京大阪的古典音乐同步进行时

斯朱克战后安排空中交响乐团(NBC交响乐团后身)访日演出场景

战后,斯朱克在纽约开设了经纪事务所,从1951年开始将梅纽因、海菲茨、海伦・特劳贝尔和NBC交响乐团后身的空中交响乐团相继介绍到日本,以梅纽因为开端,世界上最著名的演奏家们此后纷至沓来(当然更多的是兼做经纪的各大报社和电台的运营)。1952年的格哈德・胡希、布达佩斯四重奏、科尔托,1953年的吉塞金、西盖蒂、玛丽安・安德森、斯特恩以及1954年的巴克豪斯等等,重筑了日本古典音乐的新基础,而这些良机也得到了很好的把握与延续,及至六七八十年代更是如火如荼,可惜在我们这里,已经“纹隔”了。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