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27日,当“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最终沉入圣克鲁兹群岛附近海面的时候,日军在太平洋上的进攻也到达了顶点,战事即将逆转。经历了一年的拼杀,美日两军都已是筋疲力尽。美国人损失了“列克星敦”“约克城”“黄蜂”“大黄蜂”共4 艘大型航母,日本人损失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4 艘大型航母和“祥凤”“龙骧”2艘轻型航母。美国人看起来领先。但考虑到日军的2 艘轻型航母并未参与舰队作战,而是支援登陆船队时被美国人“牛刀杀鸡”,美国人的“黄蜂”号也是被日军潜艇击沉的,双方在舰队交战中的战果实际上是4:3,美军略占上风。
但双方取得这些战绩的过程却是大不一样。日本人损失的4 艘大型航母是在中途岛海战时被“一次性”击沉的,在其余3 场战役中都没有舰队航母被击沉(但倒霉的“翔鹤”号航母被2 次击伤)。反观美军,他们在珊瑚海、中途岛、圣克鲁兹三场会战中都有航母被击沉,但却没有发生那种被“一锅端”的情况。这样,若以单场战役的战术胜负计算,美军大胜1 场(中途岛),败2 场(珊瑚海和圣克鲁兹),平1 场(东所罗门),居于下风。
客观地说,1942年时美国航母部队的进攻能力实在不咋的。实际上除了中途岛那次误打误撞的“配合”和屠杀2 艘几乎没有防卫的日本轻型航母之外,美国人在这一年里根本就没有成功组织起像模像样的舰载机进攻:在珊瑚海,美军2 艘航母向“翔鹤”“瑞鹤”共出动了75 架舰载机发动进攻,但这些飞机却没有统一编队,而是在从60 米到6000 米的不同高度上稀稀拉拉地各自飞向目标。其5 支轰炸或鱼雷中队中的4 支分为四群分头展开进攻,让日军的防空力量可以轻松地集中攻击每一支美军机群,“列克星敦”号的VB-2 则干脆没有找到目标。
在圣克鲁兹,美军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倒是没有散开,但75 架攻击机还是分成了3 群,而且其中只有“大黄蜂”号的第一攻击波找到了日本航母(其中还有6 架鱼雷机飞丢了),其他2 波机群只是攻击了日军的前卫巡洋舰分队。
珊瑚海战役第一天,5 月7 日的战斗以2 轮“误击”开场,美军找错了目标,结果击沉了日军负责支援登陆的轻型航母“祥凤”号。这也是美国海军“全甲板攻击”战术第一次实战,效果还不错。上图为美军鱼雷机冲向“祥凤”号的画作
在东所罗门,美国人甚至没有找到机会向日军航母部队主力发起进攻!
至于美军在中途岛那次看似天衣无缝的空袭,除了运气之外再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了――别忘了,在中途岛,“大黄蜂”号还有2 支俯冲轰炸机中队根本没能找到目标。不仅如此,在所有对日军航母主力发动的进攻中,美军的鱼雷机每次都是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如此软弱无力的攻击,也难怪他们打不沉1 艘日军主力航母。
反过来,1942年日本海军航母机动部队的攻击能力却是相当了得。
日军机动部队极其优秀的进攻组织能力在美日开战第一天便展现得淋漓尽致:日军所有6 艘舰队航母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发出了2 个攻击波:第一攻击波包括43 架战斗机、81 架俯冲轰炸机和89架舰攻;第二攻击波包括40 架战斗机、80 架俯冲轰炸机和50 架执行水平攻击任务的攻击机。与美军零零散散的攻击不同,日本人可以熟练地将来自多艘航母,性能各异的多种飞机组织成统一协调的大机群,其攻击方向和时间的把握也十分准确。在日军的凌厉打击之下,美国海军18 艘军舰或沉或伤,包括5 艘战列舰沉没或搁浅,3 艘被击伤。岛上的394 架美军飞机中,188 架飞机被击毁,159 架被击伤。日军在战争第一天表现出来的舰载机组织能力,美国人直到1944 年6 月的马里亚纳海战时才赶上。
除了优秀的组织能力之外,日军舰载机本身的攻击力也是无与伦比。俯冲轰炸机方面,俯冲稳定性优越的99 舰爆在熟练飞行员的驾驭下创下了在整个战争中都不曾被超越的攻舰命中率――他们在印度洋轰炸英军巡洋舰时的命中率居然高达82% !鱼雷机方面,先进的97 舰攻与强悍的91 式空投鱼雷相结合,更是成了1942 年太平洋战场上的一件利器――这一年中,凡是被日军空投鱼雷击中的美军航母,都没能逃脱沉没的命运(当然不全是鱼雷的功劳,但鱼雷却很容易打瘫当时的美军航母,从而为后续的反复攻击创造条件)。如果说美国人凭借着SBD“无畏”式轰炸机的坚固机体和大载弹重量还能在俯冲轰炸机方面维持一定优势的话,那么日本海航鱼雷攻击的威力则足令美国人望尘莫及。
1942 年时的日军舰载机飞行员绝对堪称精锐。在中途岛战役“飞龙”号最后的绝望反击中,他们甚至可以凭借着仅仅十余架攻击机和几架护航战斗机的兵力2次突破美军已经初步成型的防空网重创美军航母!
如此各种优势结合在一起,日军机动部队便具备了令人惊叹的突防攻击力。在圣克鲁兹,美国人拉起了一张在当时已可算是前所未有的防空体系,但日军舰载机部队硬是凭着优秀的机群协同和卓越而勇猛的飞行员,拼着巨大的牺牲冲破了层层阻截,击沉了“大黄蜂”,重创“企业”。
美国海军航母部队的攻击能力,此时还远远不能和日本海军相提并论。
一幅反映美军俯冲轰炸机突击日军航母“瑞鹤”号的油画
反观防御能力,日军航母机动部队完美兑现了战前关于“航母无法自卫”的断言。
一般印象中,人们总是对中途岛战役中日军防空战斗机全歼美军第8 鱼雷中队的战斗津津乐道,但不要忘了,零战机群是在美军已经进入攻击航线时才展开攻击的,而这正是舰队防空的大忌。实际上,除了精锐的零式战斗机之外,日本海军的舰队防空几乎一无所有。在中途岛,美军在战斗当天上午的战斗中仅仅靠着运气组织起了一轮算是比较有协调的空袭,就一举击沉了3 艘日军主力航母!在珊瑚海和圣克鲁兹,即便是面对美军稀稀拉拉杂乱无章的攻击队形,日军“翔鹤”号也是两度被美军重击。
由于缺乏雷达,日军根本不可能在美军攻击机群进入攻击航线之前实施拦截。1942 年下半年,日军开始在“翔鹤”号航母上试验性安装雷达(21 型电探),但其性能还是很不可靠。渊田美津雄在《机动部队》一书关于圣克鲁兹战役的章节中回忆道:“这时接到了报告,雷达捕捉到了东方的可能是敌机的目标……两三分钟后,观测所也传来消息说发现了小型机似的编队。这可能就是方才雷达捕捉到的目标。”看来,在1942 年时,日军雷达比目视观察哨的优势仅有2―3 分钟而已,这点时间最多只够航母疏散甲板上的攻击机,而不可能像美国人那样有将近半小时的时间来组织防空作战。日军雷达的作用此时还并不显著,更何况,雷达此时已经成了美军所有巡洋舰以上舰艇的标准装备,而对于日军而言这还只是个试验品。
日军也没有有效的高炮。日军127 毫米和100 毫米高炮的射程和威力并不逊色,但由于没有火控雷达的指挥和高效的新型VT 引信,这些大口径高炮只能采取弹幕射击方式作战,实际作战效能根本不可能与美军同类武器相提并论。日军的中距离防空几乎是一片空白(美军中执行这一任务的是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大口径高炮的低射速无法应付即将发动进攻的攻击机,小口径的25 毫米高炮的射程也不足以在敌机投弹前击落之。即使是在近距离上,日军96 式25 毫米高炮也是一种毛病成堆的武器,日本炮手都知道,这种炮回旋和俯仰速度太慢,难以对付近距离高速目标;它的瞄准视野狭小,也不易追踪高速敌机;这种炮射击时的震动和炮口焰都很大,而且弹匣容量太小,难以持续射击。最要命的是,它重量只有250 克左右的炮弹即使击中目标,也很不容易让美国人那些结实的“无畏”和“复仇者”掉下来。总而言之,日军高炮对1942 年海空战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
但反观美军方面,虽然1942 年时美军的舰队防空还极度不完善,但“航母无法自卫”的判断却被逐步打破。
中途岛海战中,3艘美军航母向日军放出了41架鱼雷攻击机,仅有5架生还,其中“大黄蜂”号的VT-8中队更是无一生还!图为反映美军鱼雷机进攻“加贺”号航母的油画。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