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后,德军按照预先制定的“白色方案”,即“永远消除波兰”计划,向波兰发动闪电式进攻,盟友英、法两国却十分有默契地选择了按兵不动。
不过两个星期,波兰被德军占领,波兰人民被大肆屠杀,英、法联军仍旧躲在“马奇诺防线”之后,安静如鸡。
两国均认为德军一定会去进攻苏联,他们守在防线之后,丝毫没有战斗意识,好像只是来参加一场“静坐战争”。
这段时间里,德军出奇的安分,似乎真的止步于防线之外。
英国政府被这种暂时的平静所麻痹,议员们对战争盲目乐观,甚至一度幻想希特勒会因为经济危机或是国内权力斗争而下台。
1940年5月,希特勒突然绕过“马奇诺防线”,入侵法国北部。
示警求救的电报如雪片一般飞向英国伦敦,张伯伦立刻受到各界责难,他对希特勒一直抱有某种愚蠢的自信,认为可以依靠谈判来阻止这个疯子前进的步伐,现在,终于自食恶果!
内阁需要给民众一个交待,张伯伦的下台已成定局,首相重任,自然落到了丘吉尔肩头。
其实,当时的热门候选人有两位,时任外交大臣的哈利法克斯勋爵,比丘吉尔更有资历,但他本人拒绝出任。
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太清楚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一场难以取得胜利的战斗,“战时内阁”注定要肩负更多的责任、承受更多的骂名。
而勋爵大人,显然并不想“替人受过”。
▲年轻时的丘吉尔
丘吉尔就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临危受命,登上了英国首相宝座,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并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与英国民众共同进退,顽强抵抗德军的猛烈进攻,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丘吉尔上台,究竟是祸?是福?
内忧外患
丘吉尔面临的危机与日俱增,德军的步伐不会因为他的强硬态度而改变。
事实上,内阁成员们心中的恐慌一直未曾远去,这种时候,他需要更多的支持。
很快,他飞去了法国巴黎,试图说服盟友坚持。
但浪漫的法国人似乎并没有“英国杂草”式的顽强,巴黎充斥着“我们被打败了”、“我们已经完了”的论调,从总理到普通民众,被法军不断的溃败吓破胆。
丘吉尔感到大势不妙,形势远比他想象的要严峻,尽管他是坚定的主战派,但看到这样残酷的现实,仍不免心灰意冷:盟军不靠谱,英国的未来应该寄望在谁身上?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吗?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