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灭明,在他的身上是一个坚忍的名字。总有人认为,这天下是一家的天下。张宗周为了从大明天子手中夺回皇位,不惜投靠瓦剌之力。而他的手下澹台灭明,在面对“忠义两难全”的抉择中,毅然跟随自己的主人委身胡地。忍辱负重的他,只为了忠心张宗周,光复故国。
梁羽生笔下的《萍踪侠影录》的澹台灭明,是个豪杰英雄。虽然有时我行我素,但却不失忠诚义气。
而澹台灭明,在另一个人身上体现的不仅有坚忍,而且还有洒脱。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也是孔子认为最丑的弟子。
《括地志》有一段神话传说的记载:一次,澹台灭明身携价值连城的宝玉准备渡河。当船行至河中心时,两条蛟龙破水而出,前后夹击,让澹台灭明交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他不仅手刃双蛟,还决绝地将宝玉扔入河中,以表自己的态度。
观明镜,正言行。澹台灭明就是鲁人们心里的明镜,言行的标准。鲁人们一直禀行着“宁让钱,不让言”的坚定态度。
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可惜钱财,不屈服权威的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据传其貌:“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
孔子第一眼见澹台灭明时,他的“丑”便深深地刺激着孔子老人家的审美。孔子心里已暗暗地对他的才能和前途判了“死刑”。
孔子内心拒绝收他为徒,可澹台灭明是他弟子子游推荐的。此时,脑海中闪过孔子一生信奉的“有教无类”。澹台灭明就这样被孔子收于麾下。
即使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但不好看的皮囊终究还是让人不喜。澹台灭明经常坐着孔子给的“冷板凳”。有天,好学的他想请教孔子问题。孔子透过这个问题,认为澹台灭明的才能特别浅薄,不堪大任。
孔子对澹台灭明说:“能教的我都已经教完了,剩下的路就要靠你自己了。”
收拾行装,储存所学知识,澹台灭明回到了楚国。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录:“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人生只愿潇洒走一回。喜吾也好,恶吾也罢。澹台灭明只愿做着最真实的自己,从不忘初心。
在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中,澹台灭明只闪亮登场过一次,而且还是在子游地介绍现的。
子游做武城县令的时候,孔子率门下弟子去看他。孔子调戏他这个县令:“杀鸡焉用宰牛刀”,随后,又问道:“最近可否发现什么人才?”子游回答道:“还真有,我注意到手下澹台灭明。他,做事只考虑怎么去真正帮助别人,也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真正考虑别人最终获得多大的帮助。如果没有什么要事也不会到我这里来。”
有《论语》记载为“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不至吾处。’”
帮助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声音飘入脑海中。可澹台灭明不会想这么多。他只是想去做。
给予是一种快乐,收获别人真诚的微笑,也是一种快乐。
不会担心别人的猜忌,不在意别人的另有所图,只愿自己小小的帮助能够雪中送炭,就够了。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