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大明王朝最后时刻的“中流砥柱”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本农家子,十岁为张献忠所掠,喜其貌度不恒,养以为己子。

……

定国长八尺,眉目修阔,躯干洪伟,举动有仪度,于群盗中独以宽慈著。喜接文士,通兵法、纬象,读《通鉴纲目》,略通大义,不乐为盗。以幼鞠于献忠,莫能自拔。所部将二万人,随献忠驰突豫、楚。

这是明末清初思想家船山先生王夫之在他的《永历实录》中对李定国所做的传。

王夫之是谁?他可是与顾炎武、黄宗羲三人并称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能让他做传的人,要么是大忠大义之人,要么是大奸大恶之徒。而李定国显然是属于前者。

李定国,大明王朝最后时刻的“中流砥柱”

李定国

在我们大多数人认知里,明朝灭亡是从崇祯帝煤山自缢的那一刻算起。没错,官方上都认定1644年为明朝灭亡的时间,但严格意思来讲,这种说法不太全面。1644年,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自缢身亡,大明朝可以说是灭亡了,毕竟皇帝已经死了,首都也让人给占了。不过可别忘了,明朝还有另外一个“首都”――南京,当年朱棣靖难之役后,将都城迁到了北京,而南京并没有说失去了首都之位,只是作为陪都。和北京一样设有六部,辖南直隶。但是南京的六部一般不管什么事儿,只是太子锻炼和大臣养老或变相流放的地方。

大明朝如果能够永享天下,南京自然就一直作为陪都。可是1644年,北京城被李自成大军给占领了,皇帝也死在了煤山,这下子南京陪都的地位就油然而生。当时南京六部官员让福王朱由崧登基,重建大明,这就是历史上的南明弘光政权。

李定国,大明王朝最后时刻的“中流砥柱”

弘光政权

不过弘光政权也是昙花一现。满清八旗军一路从山海关南下,先是破北京,后一路南下,攻占了南京,灭掉了所谓的弘光政权。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那些大明忠臣纷纷从朱氏子孙选择继续重建大明朝廷,当时就出现了两个南明小朝廷:一个是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这就是隆武政权,不过随着郑芝龙的降清,隆武朝很快就灭亡了;另一个则是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和明朝那些官僚,他们两派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这就是永历政权,而这也是南明最后一个政权。

虽然南明处在最艰难的阶段,尤其各个南明政权覆灭,但也不乏忠臣良将,其中张献忠的大西军的李定国就是其中一位。

就像我开头所说的,李定国是张献忠义子。在王夫之的《永历实录》里,李定国是后来才取的,而且还是被人贩子卖给了当时还是流寇佛张献忠。后来他被张献忠看上,于是收其做了义子,并改姓张。张献忠可不只有一个义子,他一共有四个义子,其中长子是孙可望,而次子就是李定国了。而李定国也没辜负他义父么栽培,他作战勇敢,经常一马当先,所以人称“小尉迟”

不过李定国的巅峰时期并不是在还是张献忠帐下的时候,真正的辉煌反而是在投靠永历政权之时。

李定国,大明王朝最后时刻的“中流砥柱”

永历政权

张献忠死后,余部纷纷同意李定国的想法:扶明反清。当然,李定国也不负所望,以他一人之手,深深将永历政权打出威名。在这几个南明政权里,也只有永历政权是苦苦支撑了近二十年。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它捐弃前嫌,同意孙可望、李定国等大西军残余力量加入进来。

两蹶名王,天下振动

大西军的加入,瞬间让局势发生逆转:李定国率军东出湖南,率先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又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最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

同时,其他大西军统领,孙可望、刘文秀也取得了相应的胜利。不仅如此。远在东南沿海的郑成功部也不甘示弱,也趁机发动对清廷的攻势。一时间“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

李定国,大明王朝最后时刻的“中流砥柱”

李定国反清

(2)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小芹菜

陕西榆林人。

时间:2023-03-08 14:11

回复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渝ICP备19013925号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