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儒家推崇的修身之道究竟有多重要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东汉时,有个叫杨震的教书先生,德高望重,学识渊博,50岁步入仕途。后来他举荐一个秀才王密当昌邑县令。杨震升迁时路过昌邑县,王密得知后,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却遭到杨震拒绝。

王密说:“你放心,这事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杨震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谢绝重金,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循法度。这是儒家倡导的修身的最高境界。

儒家倡导的修身之道主要以修正思想为主,这其实也是每个人自律的前提。自律不单单是指按照自己的计划,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更应该是一种融入骨血里的修养。

真正的自律是先修正思想,持之以恒形成思想上的自我管控,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思想上的自律不论是对于古人还是现在的我们都是很重要的。

在《吕氏春秋》中认为君王修身是治理好国家的首要条件,若是不能修身,就无法治理好国家。

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中,认为妄自尊大,骄傲自满的君主最后都会亡国。因为骄傲自满的人通常认为全天下数他厉害。他想的一切都是对的,别人都要听他的。他不再听取贤才的意见。在他的想象中,全世界都围着他转,而实际上,当他如此想的时候已经被世界抛弃了。

这样的人即便是取得了一时的成功,也难以持续下去,骄傲自满会让他乐极生悲,空欢喜一场。

比如,明朝末年,李自成带兵起义。他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中,绝不向任何敌人屈服,与战士同甘苦、共患难,提出了有利于百姓的“均田免粮”口号,深得人心,受到百姓拥戴。

被儒家推崇的修身之道 究竟有多重要

他的军队迅速扩大到百万人,成为农民中的主力军,之后自封为王。可刚取得一点成就的李自成开始骄傲了,他感觉高枕无忧,就放松了警惕。他这样,他的部下也是这样,都忙着庆祝,不再勘察局势。最后清军破关而入,他节节败退,落个凄惨下场。

适当的对自己肯定是一种自信,可有些人总是是盲目的自信。他们对自己,对外界没有一个实际的判断,就容易做错事,容易失败。而懂得谦虚谨慎的人,往往不会沉侵在一时的胜利和美好中。这其实也是一个人自控能力的体现。自控力低下的人往往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也因此酿成大祸,所以修身的根本在于自控。

一个人不但要懂得谦虚谨慎,还要诚信待人。在《吕氏春秋》中,说君主只有诚信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得到天下。一个有着极大信誉的人更容易成功。若是不懂得诚信,最终的苦果只有自己吃。

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周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褒姒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被儒家推崇的修身之道 究竟有多重要

一个人对别人不诚信,别人也不会再相信他。而其他知道这件事的人对他的评价也会降低,认为他不是信守诺言的人。失信于一个人,就可能失信于天下。而信守诺言的人,往往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齐桓公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对鲁庄公献计与齐恒公会盟,以死相逼齐桓公答应以汶水之南封土为界订立盟约。齐桓公只能答应,回去后他又想反悔,丞相管仲劝说他要诚信,虽然他失去了土地,可是得信于天下。

后来他多次会盟成功,在天下人面前也就有了信服之力,很多人听他的话。在天下人面前有了名声,这是比得到土地更好的事。

一个诚信的人可能会一时失利,但却能得到更多隐形的好处,利用得当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一个人诚信不单是指对于他人,对于自身也要诚信。若是欺骗自己,委屈自己,就不算诚信。比如,一个人为另一个伤害自己的人继续付出,还沉醉其中,这是对自己不诚实。

一个人不但要谦虚谨慎,诚信待人,更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不要求十全十美才是德高望重。

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就具备这样的品质。他的妻子邓颖超从青年时代就投入到革命活动之中,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完全可以胜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周恩来却说:“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任职。”

1974年筹组四届人大领导班子时,毛泽东曾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被周恩来压下来。因为周总理深知这样一个道理:作为国家领导人不能有私心,不能徇私情。如果一个领导对自己的亲戚朋友徇私,就会上行下效,行成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